财经作家吴晓波带队探厂,揭秘全球首座多联机“灯塔工厂”的智造基因
当全球制造业在AI与工业互联网的浪潮中加速重构,中国暖通行业正迎来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跃。2025年4月16日,由财经作家、巴九灵创始人吴晓波发起的“走进标杆工厂2025”探厂海信站正式拉开帷幕。这座全球首座多联机“灯塔工厂”,以“黑科技”场景与系统化变革,向外界展现了中国制造向“智造”跃迁的底气与实力。
从“制造”到“智造”,一场跨越时代的产业进化
4月16日,吴晓波带领百余位企业家深入海信日立黄岛工厂,沉浸式溯源中国智造标杆企业跨越时代的发展内力。
走进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可以看到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变革带来的崭新场景。比如,海信日立打造了行业首个无人化“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黑灯生产车间,实现从自动冲片、插钢针、取片等全工序自动化,通过三项技术行业首创,以及行业首个横斜插一体的自动穿管,达到质效双升。
再如,自动化焊接环节,海信日立行业自研首创多点焊接、不等加热、高精度视觉引导和参数补偿方案,实现用工提效63%,焊接不良率下降57%。物流环节,海信日立史无前例地将“天车”引入空调行业,采用空中物流即时配送系统的方式提高物流质效。
“自动化道场”场景作为海信日立“灯塔工厂”的创新典范,更是设置先进自动化技术的研究验证、自动化人才的技能培养、搭建迷你生产线等方式,用于对员工开展视觉检测、机器人控制、PLC编程等专业技能综合培训,为促进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这些只是海信日立黄岛工厂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冰山一角。
以“灯塔工厂”点亮全球智造“中国坐标”
深度探厂结束后,吴晓波与百余位企业家们齐聚“走进标杆工厂2025活动论坛”,共同探讨数智化转型的深远影响与未来趋势。
财经作家巴九灵创始人、走进标杆工厂发起人 吴晓波
财经作家 巴九灵创始人 走进标杆工厂发起人吴晓波表示,作为1969年诞生的企业,海信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他提到探厂中印象深刻的是海信日立的两个首创:首个无人化“两器”黑灯生产车间,以及自动化焊接环节,海信日立行业自研首创多点焊接、不等加热、高精度视觉引导和参数补偿方案。基于对海信日立担当全球首座多联机“灯塔工厂”底气和实力的认可,吴晓波授予海信日立“标杆工厂”授牌。
海信日立常务副总裁张文强用三组数据体现了中国智造的“加速度”:生产效率提升49%、成本降低35%、开发速度提升37%。这背后是横斜一体自动穿管设备的“秒级工艺”、自研四通阀火焰焊技术的国产品牌突围,以及数字孪生技术驱动的敏捷创新。他坦言,这座25万㎡的灯塔工厂,正以1100万台年产能力与39条生产线,重新定义多联机领域的“规模”与“质量”内涵。
海信日立常务副总裁 张文强
海信日立助理副总裁周志刚从数字化转型战略、卓越制造灯塔工厂、可持续发展、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全面回顾了海信日立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他指出,未来,海信日立将在全面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生态圈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海信日立助理副总裁 周志刚
海信日立行业推进运营总监高连刚强调,海信日立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场景为驱动,不断突破产品性能边界,以场景思维重塑产品体验,致力于为各个细分领域提供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海信日立行业推进运营总监 高连刚
最后,由财经作家 巴九灵创始人、走进标杆工厂发起人吴晓波与海信日立常务副总裁张文强、海信日立助理副总裁周志刚主导的圆桌论坛,将活动论坛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在问答交流中,他们与现场嘉宾们围绕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项目应用/运营模式、战略转型、智能化改造等关键话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交锋,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新思路和新方向。
当下,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智能革命”的洗牌时刻。海信日立以“灯塔工厂”为坐标,不仅照亮了自身从“制造巨头”向“智造生态平台”的进化之路,更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范本。这或许正是“标杆工厂”探访之旅的终极启示——在数智化浪潮中,唯有将硬核科技与战略定力深度融合,才能在全球制造版图中刻下真正的“中国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