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涨”声一片,中央空调企业如何接招
2020年下半年起,以铜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产品一直保持着高增长态势,再加上运输、人工等成本的持续增加,对于中央空调品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给经销商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对于消费者带来的购买成本的增加正在逐步显现。我们常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在变化成为一种常态之时,需要站的更高一点,对于2021年的“涨价潮”、或者更久远的未来需要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一、原材料涨价对中央空调行业的影响
进入到2021年,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成为中央空调行业的热门话题,铜、锌、不锈钢、铝材等主要原材料均呈现30%以上的涨幅,给中央空调价格调整带来了更多的变数。更为重要的是,从各种原材料价格既有的走势来看,短期内仍有较大的上涨趋势。
对于企业而言,涨价是最直接的救市措施。在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成本、保证现金流、快速变现,是每个中央空调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当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时,企业进行合理的涨价,并通过技术端缓解成本上涨的压力,平衡行业价格体系自然是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规律。
因此,从最早的电机、两器涨价,再到水泵、风盘涨价,最后连压缩机企业也不约而同发布涨价通知,从2021年开始,实施全新的价格体系。而压缩机作为中央空调的核心部件,它的涨价也标志着中央空调行业全产业链涨价时代的来临。
中央空调企业“涨价潮”同样如约而至。仅仅在5月25日至6月1日这一时间段内,以大金、日立、东芝、美的暖通与楼宇、格力等为首的中央空调企业便纷纷发布各系列产品价格上调的通知函,涨幅在5%-10%不等。事实上,这已经是最近半年来中央空调行业发出的第三次涨价通知,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凶猛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不少经销商企业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陆续对安装费用进行了调整,涨幅达5%-10%。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与家用空调、电视机等标准品不同,中央空调以及家用中央空调属于非标品,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偏低,更关注产品性能、质量,以及品牌和服务。因此,这一轮源自外部原材料持续大幅度上涨而带来的中央空调涨价潮,并不会直接影响消费市场的需求和选购,但对于中小品牌和渠道来说则是“悲喜交加”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涨价潮”给销售带来的影响,更多企业还是比较乐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这次涨价是一次因原材料涨价而引发的全行业涨价,工程商和零售商对于涨价的理解度还是比较高的;第二,大多数企业的涨价幅度在5%-10%,这个涨幅并不算大,市场需求决定了终端对涨价有一定接受能力。
二、中央空调企业的应对之策
相比于往年,2021年的这波原材料“涨价潮”来的异常迅猛、异常密集,给中央空调厂商带来了较大的运营压力,当市场不能提供外向型机会的时候,当外部环境愈加恶劣的时候,向内部要空间、提升内生式效率就成为了必然举措。
俗话说“堤内损失,堤外补”。这种“补”法从成本管理角度看无非有三种:一是,以涨价为中心,企业的产品也随原材料的涨价而涨价,把涨价所带来的危机再转嫁出去;二是,以企业为中心,加强成本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以降低成本来消化涨价因素;三是,以客户为中心,升级产品质量,提升整体服务品质,某零售商所说:“产品可以涨价,但是服务不能掉价”。
上文中已经讨论了第一种方法,下面从第二、第三种方法的角度谈一谈中央空调企业如何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
以企业为中心,加强成本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整体服务品质
综上,在应对“涨价潮”这一过程中,大品牌企业、中小品牌企业、工程商企业、零售商企业又是如何具体实施的呢?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央空调行业中,那些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靠低价冲击市场的企业的利润可能会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或将最终被洗牌出局。
而具有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以及那些能迅速调整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原材料涨价也许是其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做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绝佳机会。所以,对于中央空调企业来说,不断提高产品的价值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是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片“涨价潮”中,也有多家选择不涨价的企业。他们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企业自身产业链较全,不仅有主机,还有散热器、换热器、钣金等,对于成本上涨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强;
二是企业主要客户为政府单位或规模型企业,毛利润较高,对于价格并不是很敏感;
三是产品原来定价就不低,再通过研发、生产等渠道消化成本压力。
原材料“涨价潮”背后原因剖析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铜价已经在回落,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稳定原材料的价格体系,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产品价格很有可能会通过销售政策的形式降下来。中央空调企业接下来应该重点提升业务附加值及服务,要把企业做成价值型企业而非加工型企业,降低企业对于原材料波动的敏感性。
三、中央空调企业面临的机遇
从各种原材料价格既有走势来看,短期内仍将处于上升阶段。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受国际疫情的影响,海外矿业公司开工不足,而且国际化物流也并不完全通畅,原材料的供应量有限;另外一个方面,各项基建项目的快速推进使得下游需求十分充分。尤其是在疫情驱动海外制造订单向中国转移之后,国内对各种大宗原材料的需求持续旺盛,供不应求的矛盾刺激了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
值得庆幸的是,自5月中下旬开始,国家监管层已经连环出击,调控大宗商品价格。国家有关部门赶赴市场一线调研、联合约谈重点企业,监管部门紧急出手,加大对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市场投机等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国家层面的统一行动和一系列监管举措,令前期上涨过快大宗商品紧急“刹车”,大宗商品市场“高烧”暂退。
国家接连发声为原材料持续涨价“降温”
事实上,针对此次“涨价潮”,虽然“吐槽”声不绝于耳,“鸭梨山大”的从业者不占少数……但是,许多冷静、前瞻的观点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思考,总体而言,原材料上涨对企业和行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快速变化的形势下,有谋略的企业一直都走在创新变革的道路上。
1、洗牌机遇
此次原材料上涨能有效遏制激烈的“价格战”,也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合理的利润是维系企业生存的根本,是输出优质服务的保障,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此轮“涨价潮”敦促更多企业思考、践行经营的细化、组织的策略,打开一个新的经营局面。
点评: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一些小型企业会离场,头部企业们以其强大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融资优势、品牌优势等,相对来说胜出的概率会更大。在此过程中,大企业的日子将好过于中小企业,迎来洗牌机遇。
2、减法机遇
驾驭(外部)市场环境、消费需求变化的能力,归根结底是源于对(内部)产品、工艺、服务的优化升级。除了合理涨价外,在这一轮的风暴里也将鞭策更多企业通过其他手段降本增效、保证利润。例如:一方面优化制造流程,化繁为简,压缩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对供应商进行遴选,选择品质佳、价格优、服务好的供应商合作,将风险降到最小。
点评:客观看来,在当下这一特殊时期,行稳致远的关键不仅在于合理涨价,更在于修炼内功、持续优化,未来要拼质量、拼服务、拼创新,唯有认识变化,拥抱变化,积极改变,才能经受住这场考验。
3、升级机遇
除了原材料等量化的元素受价格影响外,服务、品质等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环节,由产品涨价带动的机会,建议主要把握:(1)价格—业绩弹性;(2)行业竞争地位;(3)成本、资源优势等几条主线。
点评: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对服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精细化,那些最先做好准备的企业,无疑将会是最有可能的胜出者,也注定会挺立在下一个市场的潮头。
总结:
故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涨价潮来的汹涌甚至猝不及防,但对于厂家、商家在扭转销售阻力的困境中却提供了一个契机。各中央空调企业通过积极地提升自我实力,在提高品质、研发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上重磅出击,用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去冲击市场,必将在这样的一个“涨价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 上一篇:占领市场,新冷媒还要走多远的路
- 下一篇:大数据对企业决策和创新有何影响